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很多考上梦寐以求大学的孩子高兴不起来。因为无力支付学费,他们的求学之路艰辛、坎坷。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在通过各种渠道资助贫困大学生,但仍有很多孩子未能得到关爱与帮扶。
从2002年起,我们每年都会率先于全省其他媒体发起本年度助学行动。一些爱心企业、媒体和个人会积极参与其中,每年都会很快在西安掀起了一股“援计划”活动的爱心浪潮。一般会从7月10日到8月20日,持续40余天,每年会解决130名左右的贫困大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每人都会拿到5000元的助学金。
在助学“援”计划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普通的退休老人在看到报道后,专门坐公交车赶到报社,从他们的生活费中捐出500元、1000元。一位“82岁的老党员”,每次看到报道贫困孩子,他都会伸出援手,这次他又捐了4000元。很多老人在捐款的时候泪流满面,他们为孩子们艰难的生活而感到揪心。
我们对这些爱心人士和企业进行了持续跟进报道,积极宣传善举,弘扬社会正气,在火候恰当的时候,我趁热打铁拓展爱心链条,让文化艺术界人士参与进来。我们为筹集更多的善款,号召让更多的艺术家、书画爱好者参与其中,并且联合拍卖公司举行爱心书画的拍卖义卖,大家知道这是为贫困学子筹集学费,竞价过程高潮迭起,场面非常感人。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慈善助学活动,经西安晚报和陕西省慈善协会商定,在陕西省慈善协会设立“援”计划慈善助学基金,该基金用于日后对贫困学子的帮助。以后无论再难,我一定会把援计划助学活动持续搞下去。这虽然是报社在搞活动,但这是作为民革党员的我在主导、策划和推进这些活动,只要在本职岗位上干的出色,依然是为民革在做贡献。
寒冬送暖 冬天里的一米阳光
以上两个爱心活动都集中在夏天,但近年来,每到冬天,我会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聚焦在陕西的山区或灾区,以及城市里的贫困家庭。我知道他们在为变冷的天气不安,因为他们可能没有抵御严寒的采暖设施,甚至也没有足够的可以御寒的衣物,许多乡村的孩子也没有合适的课外读物。为此,我会在每年11月份启动 “暖的行动——寒冬送暖”活动。通过西安晚报这一媒介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征集过冬所需的棉衣、棉被、手套、书籍等物品送给需要的人们。我主管的新闻采访中心每天安排文字、摄影记者同时跟进,关注大家所需进行连续性报道,每天在版面上设置专栏刊登稿件。活动中,记者需要发现其中感人的故事,撰写成文字进行跟踪式报道,切实抓住读者的兴趣点,使报道在社会引起关注,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公益事业中来。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编委层会带队将上千件衣服、围巾、手套、书籍等各种御寒物品分别送到了永寿、醇化、商洛和西安的周边山区小学等地,并建立西安晚报爱心书屋,目前已在陕西蓝田、周至建立了两家西安晚报爱心书屋,今年的活动也将马上启动。在送物资的同时也是将汇集到的爱心源源不断地送往了边远的乡村和城市的贫困家庭,而且每年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真正体现了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真善美。
我们常年组织的这些活动不是孤立的,她的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寻找身边正能量,关爱贫困生,帮扶弱者,弘扬社会真善美。而且这些活动都是由我所主管的采访中心搭建平台,呼吁广大读者积极参与,传递温暖,共同担当起社会的责任,让相互之间心怀感恩的携手前行。只是在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季节活动的名字和内容不同,但每一个活动都是能引起巨大反响的,既有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又有领导的重视批示和鼓励,让意义更大。时任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金学锋就多次批示过这些活动,他认为这些活动看似只是举手之劳,却反映出这座城市里暗流的大爱精神,这种大爱精神的传递正契合了西安这座城市和西安人的精神气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对我们爱心一杯水的报道给予高度评价,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学锋作出批示,他认为这看似只是举手之劳,却反映出这座城市里暗流的大爱精神。这种大爱精神的传递正契合了西安这座城市和西安人的精神气质。陕西省委宣传部阅评小组也曾专门阅评过我们寻找身边正能量的系列报道,认为是真正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