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我省关中地区大部分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无序建设普遍,土地浪费严重,容貌及卫生状况较差,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应切实加强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省建设厅提供的资料,目前,整个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约占25%左右,差的或问题比较多的约占70%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许多地方对村镇建设重视不够。一些县、乡镇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的重大意义,对乡村建设、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领导不力。此外,由于关中地区人口密集,村镇规模通常很大,长期积累的问题很多,改造、整治的难度很大,相关建设资金缺口也很大,导致一些干部对突出问题不敢正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
2、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技术规范。大多数市县缺乏对乡村建设、环境容貌整治的统一部署,村镇长期处于规划缺位和管理失控状态,容貌不佳,环境较差,无序建设,土地浪费;村镇建设缺乏细致调研和统一规划设计,有些规划操作性差;缺少符合关中乡村建筑用材、施工特点的质量标准,没有详细的建设、设计管理技术规范。
3、已有规划及法规执行不到位,管理环节薄弱。我省早在2005年12月就颁布了《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省政府和省建设厅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县、乡镇对法规贯彻执行始终不够得力,至今仍有20%多的乡村没有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许多已制定的规划比较粗放,操作性差,导致规划执行很不到位。在土地管理方面,村镇的宅基地分配、审批、退出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发现许多“空壳村”现象;一些历史原因形成的乡镇企业占地过多,布点分散,土地浪费严重。
4、管理人才匮乏,经费严重不足。关中仅有53%的小城镇设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平均0.96人且不稳定,远不能担负量大面广的村镇建设工作。乡镇机构改革中关于成立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也没有得到落实,工作网络不健全。村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省市财政支持有限,区县财力聚集在重点镇、示范镇,对一般村镇的投入捉襟见肘;多数居民以种粮为主,收入水平不高,在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上的自我投入乏力;村镇建设融资机制未形成,商业资本进入县域村镇开发的意愿极低。
5、关中村镇容貌环境问题的一些具体表现。多数乡镇和村落肆意扩张,空心化严重,传统格局被破坏,绿化面积减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占道严重,街巷狭窄。基础设施严重不到位,道路坑洼,尘土飞扬、逢雨积水;给排水系统落后,有污水排放处理条件的行政村仅占1/20;垃圾清运系统不健全,有垃圾处理能力的村镇仅占1/5,多数村庄卫生状况很差。文化特色消失,民居结构简陋、施工工艺落后,忽视防震、防洪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材质量无法保证,房屋安全性很差;乡村居民生活方式没有彻底改变,村落做饭烧炕时候黑烟雾气一片。
二、推进关中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统一思想,全面部署。建议省政府对关中地区乡村建设发展做出全面部署,组织建设厅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等。要把关中地区的新农村作为一个大示范区来建设。
2、系统规划,明确要求。建议动员社会力量,组织规划设计单位,深入研究,分地域、分层次地对一般乡镇、村庄的建设布局、建筑形态、景观风貌、遗址保护、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等制定整治标准及技术规范。推广应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建筑形态、新能源。建筑物的建设和改造做到实用、安全、整洁、美观,既有时代感,又体现地域文化风貌。建设部门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管理,形成合力,明确目标责任,始终坚持用规划设计指导建设。各市、县根据总体要求,制定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抓好建设整治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