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麋鹿村,占地16亩,成立于1996年12月,后因上级部门要求村会分离,儿童村于2012年9月在陕西省民政厅独立注册,更名为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民办非企业机构。中心共有工勤人员16名,来自省内外的服刑人员子女69名,最小的2岁,最大的21岁。大部分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足,缺少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所需要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一切开支都依靠社会捐赠。除资金外,还面临着多名孩子无户口,年龄在10-18岁,严重影响上学和将来的就业。导致无户口的原因是非婚生育或者生育后一直没有申报户口。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副主任、西安美院副院长韩宝生说,这几年,该中心工作人员一直在多方争取,没有成效。同时,该机构所在地为迷村的废弃坑地,1996年与迷村村委会签订了30年租赁协议,按年支付地租。10年来,机构在校舍和周边环境整治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如何确保机构能够长期开办,成为管理者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儿童村’普遍存在。”
因此,韩宝生建议,尽快完善独立的未成年人的福利政策,对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国家救助,将生活在全国各地“儿童村”的孩子纳入社会低保统筹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使愿意抚养或寄养他们的家庭缓解经济顾虑,让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日后走入社会后有一个最低的生活保障(特别是一些死刑犯的子女)。
“中央政府责成各地民政部门对该机构进行监管,公安户籍部门为“儿童村”设立集体户,解决孩子们的户口问题。“韩宝生说,由各地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各级政府有关单位、公益性慈善机构与社会各界人士,解决好“儿童村”因土地等引发的问题。 (三秦都市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