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专题调研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我省城镇化建设必须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城镇化的一端连接工业化、信息化,一端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最大希望所在,同时,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富裕农民的必由之路。
    一、我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规划起点不够高,执行刚性不够强。多数规划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过分注重产业布局,忽视综合系统规划。在规划的执行管理上,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弱化。
    2、城镇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科教、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公用事业建设滞后,服务能力明显不足,综合承载能力明显不高,污水垃圾处理率较低,已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
    3、土地城镇化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招商引资缓慢,就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户籍城镇化的热情不高,侵占农民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等。   

    二、推动我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1、突显城镇规划和生态优先的原则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规划要具全局性。立足于国土资源的整个空间、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目标来布局规划。
    第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深化规划的统筹性。城镇建设规划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要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地下与地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第三,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道路全过程,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的“绿色”。

    2、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供充足就业岗位

    要把农民的安居乐业作为城镇化成功的评判标准。城镇化建设应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能够就地获得满意的工作。否则,城镇建设得再漂亮,充其量也是形象工程。农村城镇化要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重点城镇聚集,促进产城融合,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来提高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明确城镇的产品定位,紧密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打造农业特色镇、现代工业重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等,形成农村城镇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城镇化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单地追求放下锄头就是城镇人的做法,没有工业化的基础,没有就业岗位的支持,片面追求硬件的城镇化是不可取的。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决定他们敢不敢闯荡城镇最为关键的前提,就是城镇化后有没有就业机会,能不能获得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稳定收入。而不少地方“城”兴“业”不兴,很多已经“农转非”的新城镇居民不得不像过去那样继续外出打工。所以,城镇化建设要有产业支撑,为进城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3、循序渐进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业人口市民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农民变市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的主要障碍是依托在城市户籍身份上的、直接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挂钩的差别待遇问题。说实了,它取决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取决于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测算,农民市民化全国平均人均公共成本( 2011年不变价格)为13.1万元。根据我省经济发展程度,要在维持现有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础上实现城市常住人口和小城镇建设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是不可能的,必须循序渐进的推进。

2页  [1] [2] 下一页 当前1/2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民革陕西省委会办公室 : 029-87277155;
民革陕西省委会组织部  :029-87277410;民革陕西省委会宣传部 ; 029-87277173;
民革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 029-87277394;民革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029-87277239;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