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初,著名的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动工修复,程先生应大阿訇马良骥先生和寺管会之邀,为该寺三门处八面墙书写阿文“阿都”。寺里把写好的字用砖刻的形式镶嵌在了这个八面墙上。他还为该寺前院五间亭两边的园门设计图案,也是用砖刻的形式镶嵌在门上。马良骥这个大阿訇敬佩程连凯的书画造诣,当他作为中国伊斯兰协会副会长,准备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访问团团员的身份,参加应巴基斯坦齐亚·哈克总统的邀请进行宗教文化访问时,特请程连凯创作了多幅国画作品,作为国礼赠送齐亚·哈克总统先生和其他高级官员。为中巴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为中巴交谊做出了贡献。
1978年5月,程先生得知日本有关方面出资修复的唐代名刹长安香积寺即将竣工,庆典时要举行盛大仪式。到那时,大批中、日名僧和各级有关领导必然聚会香积寺,还会有很多很多的香客和附近村民前来助兴。想到这,他决心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干点啥。说干就干,立即行动,首先是收集资料,数次亲赴香积寺现场考察,多方咨询。构思逐渐成熟后,设计创作了具有历史价值的佛教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大师造像石刻稿,还设计绘制了《清真大寺全图》。意想不到的是,他设计制作的作品与观众见面后,引起僧人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开光大典那天,一名僧人竟然出资9000元外汇购买该石拓片,接着,还多次被有关寺院放大或缩小翻刻,仅此项就为国家创收急需的外汇上百万元。构思、设计、制作者程连凯只领厂里每月发给的41元工资,除此之外就是报销差旅费。当时,他那10多口的大家庭月收入不过百元,生活确实相当困难,可他只有成就感,没有一句怨言,也不提专利、设计等脑力劳动报酬。
在对外交流中随着接触面的拓宽,程连凯的思维愈加活跃,路子不断延伸。从1981年始,凭借西安玉雕厂这个旅游单位对外开放的平台,依靠自己与书画界的优势,主动提出与接触较多的日本进行书画交流。从当时人们的观念来说,他的设想算是大胆,高兴的是得到了厂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肯定和支持。那几年书画家的心都很热,交流的积极性都很高,越海赴日的愿望都很强。程先生抓住了这段时机,仅从1981年到1985年五年间,就组织省内顶尖的书画家进行了四十余次的中日书画交流活动。通过当面切磋,有效地宣传了中国的书画艺术,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他那热情适度,有序不紊的接待工作,使日本友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还带动了更多的日本友人来华交流,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态势。程先生借助传统的书画艺术,为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架起了一座值得纪念的友谊大桥。
在多次交流活动中,程连凯的书画作品不仅漂洋过海到了日本,还流传到不少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精心创作的国画《孔雀牡丹》就到了阿联酋总统手中。那是他一位受国家派遣在阿联酋工作的表哥,当看到他的国画作品时说自己认识阿联酋皇家医疗队队长,建议表弟将刚创作好的国画《孔雀牡丹》送给这支医疗队,由这支医疗队转送总统先生。阿联酋的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个信仰伊斯教的国家,和回民信仰的宗教一样,这也是他舍得赠送的原因之一。那天当面问起程先生这件事情,他认真地说:“那是我几十年来唯一完成的工笔画,是特别用心完成的。孔雀的大羽毛线条用金粉勾了四遍,显得特别厚重,用手能摸到线的凸起。”我说程老师:看来,直到今天你还有点不太情愿的意思,或者说是舍不得。他停顿了一下说:“听表哥一说我就冲动了,心甘情愿赠送的。送出后,确实有点后悔。过后想来想去,感到送的值。表哥是为了扬我的名,也是为宣传我们中国的绘画艺术。每想到这,我还是很欣慰的。”
古都西安的人都知道程连凯名声大,是何海霞的弟子,没有架子,又好说话,所以,找他的部门和个人越来越多。比如,1983年至1995年,应邀为林业部、《中国电力报》和西北电管局联合主办的“全国美术通讯员学习班”讲课。1999年受聘为(中美合作)西安华美专修学院副院长兼艺术系主任,亲自上课。更大的优势是他乐意凭借历史原因造成定居境外的亲人做统战工作。这些亲属分布在台湾、新加坡和美国等地,其中不少人一度在台担任要职,像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就是他父程树荣将军的故旧,蒋经国的秘书原馥庭,陕西同乡会会长李鸿超等,这些前辈的老友不忘旧情,主要靠书信沟通交流。程连凯每收到来信都要认真拜读,并及时回复,聊慰那些离乡人的思乡念友之情,当然还要借机宣传祖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心欢快的大好形势。每次都忘不了表示欢迎他们回国、回乡探亲访友、参观考察的愿望。根据对象和需要,有时还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敬赠这些长辈,比如曾在1997年和1998年就给陈立夫捎去书画作品,博得了陈老先生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