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1年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个重要法宝、一大政治优势、一项长期方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回顾统一战线的艰苦奋斗历程、认真总结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后统一战线事业的巩固、扩大和发展,为实现新时期新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是不同的,统一战线工作重点也随之转变。例如,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确定中共的总任务是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统战工作的重点也从争取地方实力派逐步转向争取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建立统一战线,国共双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秘密接触。中共根据国内阶段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作出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重大政策变动,终于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这是中共统战工作重点适时转变的成功例证。
抗战胜利后,云横雾纵、山重水复的重庆,毛泽东、周恩来不仅在谈判桌上与国民党协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且还广泛会见大后方工商界、文化界、新闻界、妇女界等社会各方面人士,同许多国家驻重庆的使馆官员会晤。毛泽东还三次亲临特园会晤张澜,增强了有识之士对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达到了新的境界。
政治协商会议创立了各党派共商国是的组织形式,开启了通过协商解决重大问题的民主形式,在中国的政治历史上是一个创举,“多党合作制”有了一个实践中的影子和雏形,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一个新进展。各民主党派成员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历经风雨洗礼,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以同情、支持、靠拢共产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合作,经受住了重大政治考验。共产党也没有以打天下者自居,而是继续与其他各界、各党派代表平等协商,创建了聚合各方力量、协商建国、共享政权的开国之路,还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确立了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我国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统一战线也在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更显其“法宝”作用。它可以通过在社会各界中多做一些了解民意、理顺情绪、联络友谊、沟通思想等工作,使党和政府了解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信息和情况,听到不易反映上来的呼声和意愿,获得难以得到的建议和批评。统一战线一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它汇集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各自所联系的群众,正确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协调各阶段利益关系,实现利益上的共识,减少了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通过他们去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有效地消除了各方面不稳定因素,起到了共产党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对实现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不能因为统一战线成员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思想认识问题,就放弃对他们的团结。而是要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地反映社情民意,充分照顾同盟者利益。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各种利益要求能够得到充分表达;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风雨同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写照。共同的奋斗历史、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把共产党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