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群英荟萃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风采 > 群英荟萃

记忆中的春节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1日  人气:
    春节临近,又唤起了我儿时的春节记忆。
放鞭炮
    春节,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相传,古代是没有春节的。而每逢农历初一这一天,总会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来扰乱民间,人们拿它没有办法。后来人们发现用鞭炮就能吓跑它,就在农历初一这天放鞭炮,而人们生怕它又来,便在以后几天也放鞭炮吓唬“年”。守岁与走亲戚也跟“年”有关。守岁呢,是因为大家怕“年”会趁着大家睡熟时吃人,所以在农历初一这天夜里熬到十二点以后,“年”不来了,大家才能安心睡觉。而串门,是因为人人都去祝贺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被“年”吃掉而成立的。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过年。
    家乡盛产鞭炮,素有“花炮之乡”的美誉。我家在旧社会曾经有过鞭炮作坊,那是我曾祖父时候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耳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大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逢过年,父亲从阎良飞机厂回来,就让我和哥哥从东村里老王伯的合作社买一串一百头的鞭炮,那时候一串一百头的鞭炮大概是两毛多钱不到三毛钱的样子。 春节交织着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将过去一年所有不开心的事情全部抛在脑后,迎来全新的一年。那时候,父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娃娃过年,大人作难。的确,在那时候,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心情,过年可以放鞭炮,开开心心,大人们为了过节而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实处。有一年的春节,我和弟弟去捡别人放过的鞭炮,被炸破了新衣裳,回去被妈妈美美地拾掇了一顿,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吃白馍
    我记忆中的孩童时代是个缺粮的时代,平日里吃的是金黄的包谷面馍,条件好的人家吃的是黑馍,也就是麦面馍。人口多的人家到了每年的二三月里就断了粮,就得豁出面子去借粮,我四伯家壮劳力多,过日子又没有计划,常常是寅吃卯粮,到了八月十五前后就断了粮,四伯就夹个升子到处借的吃,给人说尽了好话。
    那时候,我们北马队的村口有甜水井公社的宣化初级中学,郭村是甜水井公社条件比较好的大队,有个叫许慧云的女学生说,你们宣化人条件好吃的都是包谷面馍,我们郭村人穷,只能吃麦面馍。这在当时成了笑话在流传。
记得每逢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过年的白馍。这白馍自家吃的少,主要是走亲戚用的。白馍还没有出锅,孩子们就开始在锅灶旁转悠,等着吃白馍。孩子们还互相攀比,说家蒸的白馍多,你家蒸了四锅,他家蒸了六锅。
贴春联
    那时候,人们虽然穷,但对社会主义充满着信心,议论着毛主席好,共产党好。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大家都聚集在一起,说着祝福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节独有的温暖。
    我记得,村里人贴春联已经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事情了。我家贴春联是在侄女马璐出生那一年,全家人兴奋不已,爱好书法的父亲就摊开笔墨书写了欣逢盛世喜事多的春联,那一年过得真是开心。
    那时候,村里人的日子都好过了,村里人开始敲锣鼓,欢度春节,歌颂共产党带来的改革开放好政策。
春节,在每个人心中都是美好的,但愿它会这样美好下去!(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  马萌)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