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远古时的黄河,河道不畅,洪水泛滥,殃及百姓。大禹的父亲鲧(gun),在治水中采取围和堵的办法,结果水患越来越多,无法根治。至大禹,他汲取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善思善考,运筹帷幄,采用了疏和导等许多科学的办法对黄河进行治理,收效良好。正如古人对他的评价:夏禹治水,疏决梁山,凿开龙门,水患平而民生息,并用舟楫以渡水。后历朝历代相互征伐,水上均借用舟船运兵粮。到明清时期,黄河龙门古渡已很兴盛。它不仅是军事要隘,且为秦晋乃至西北华北交通商贸航运的重要渡口。山、陕两省煤炭外销主要依靠龙门渡,煤船在此编队,依次顺流而下,发送潼关、渭南、长安、咸阳等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韩城县志》记载:龙门煤炭:“每数十百艘连尾上下,自渭达于长安、周户以西,载以易粟”, 京广日用杂货、多种工业产品和当地的农、副、土特产棉花、花椒、核桃等也从渡口进出交易。可谓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寇侵占山西,我省沿黄河成为前线,渡口停运,航运渐废。解放后,各级中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重视航运,对航运规划、开发、航道治理试航一直没有停止。1958年国家计划在黄河龙门处建设一座水电站,并派出勘探队进行实地勘测、论证,拿出可行性方案。198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莅临韩城准备拍板定案时,有个专家提出龙门水电站建成后,上游的黄河壶口景观将被淹没不复存在,此事因此至今搁置。加之由于公路、铁路交通发展迅速,替代水运、黄河航运未能完全恢复。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省上先后成立了“黄河工程指挥部”,并相继成立了“陕西省黄河航运开发公司”、“韩城黄河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同时,韩城市也组建了黄河航运开发公司。建立了焦煤调运基地,对黄河昝村滩进行导流试验,还建设了临时试验码头。1995年,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亲莅龙门视察黄河韩城港址并做了重要指示。在陕西省交通厅和省航运局及其有关领导的重视、关心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于2000年8月,龙门古渡一改昔日旧貌,一个年吞吐量为30万吨的现代化港口——黄河韩城港,终于展现在禹凿龙门之圣地,成为黄河航道上又一颗璀璨明珠,为提升韩城市旅游业和对外影响力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董群艺系民革陕西省韩城市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司马迁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