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群英荟萃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风采 > 群英荟萃

再读《劝学》有感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9日  人气:
    《劝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大师荀况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数十年了,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们勤奋学习,奋发图强,从而走上人生的巅峰。
    记得初学这篇文章,大约是在近三十年前。当时的我还是个十七八岁的高中学生。荀况的这篇作品极大地感染了我,作为一个农村娃,我曾经切身地感受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是这篇作品鼓舞着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懈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这次再读,是给儿子讲解这篇文章,儿子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时下的独生子女又缺乏我们这一代人的刻苦学习精神,学习这篇文章对于他们而言很有必要。
《劝学》的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在于它以说理见长,组织严密,分析透辟,运用大量贴切鲜活的比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等,读之让人感到兰琅琅上口,气贯长虹,鲜活灵动,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实在在理。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者多是勤奋学习的典范。荀况的两个学生,韩非和李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后来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他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典故,更是启迪一代一代的读书人为改变命运而“背水一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我认为,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应该不全是封建糟粕,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黄金屋”和“颜如玉”虽说有些俗气,但至少是催人奋进的目标,在它们的诱惑下,读书人认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更是男儿读书时”,冬夏春秋,四季轮回,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实现金榜题名而“锲而不舍”。就像今天应试教育下的孩子们,一切为了分数而学。有了好的分数,就能上个好大学,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到时候,舒适的房子,高档的轿车,眉眼长得倩的老婆,等等一系列,一切的一切,就全都有了。其实,不论古代的读书人,还是当下的孩子们,他们读书有讲求实惠,不乏功利意识。
    我以为《劝学》这篇文章好,好在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民革韩城市金城支部副主委   马萌)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