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萌
有那么几年,我在韩城市西四十里的薛峰水库从事文学创作,在繁忙的文学创作之余,读了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后来的蜗居斗室研究史记与司马迁,使我受益匪浅,回忆起来,以文字记录如下。
《史记》启蒙
司马迁是我们关中东府韩城人,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讲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名人司马迁,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过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的小学语文教师许为民说,这司马迁是咱们陕西韩城人,幼小的我就对这位名人产生了仰慕之情。后来又学了史记故事《将相和》,故事中包含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所刻画的历史人物蔺相如、廉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能忍让,不计较个人得失;廉颇知过能改,英勇善战,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动人故事的司马迁更是伟大得再不能伟大了。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在《中学生》杂志上读了司马迁发奋撰写《史记》的文章,我晓得了伟大的司马迁倾注毕生的精力,忍辱负重,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囊括了中华三千多年的文明史。从此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学习历史。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节选自《史记》的文章更多,大概有《鸿门宴》、《廉坡蔺相如列传》,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使我进一步懂得了司马迁的了不起,他不但是伟大的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所撰著的《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文学巨著。我在近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关中英雄传》等文学作品,就借鉴了《史记》中的许多优秀成果,使我的作品增色不少。
司马迁与龙门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了,“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括地志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其山更黄河,夏禹所堑者也。龙们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至唐改曰韩城县。”由此可见,司马迁的的确确是货真价实的陕西韩城乡党。
龙门,又名禹门,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北三十里的黄河流经处。这里,不仅因为是伟大的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而享盛名,更因为它的富有神奇色彩而令人神往。
龙门,横跨黄河东西两岸,因“两崖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见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韩城县志》卷一)山上“有相工坪,广二丈余,长四丈余,片石临河,莹洁可爱”,传说这里曾经是当年大禹凿龙门治水的地方。古代的史书《尚书》与后来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尧派了禹的父亲鲧去治水患,因鲧用塞堵之法,九年而不成,舜便杀了鲧,又派了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用了疏导的方法,凿开龙门山,使黄河出龙门一泻千里。
《三秦记》里记载:大禹凿龙门后,每年三月冰雪消融,有数不清的黄河鲤鱼逆水而上,从百川诸海云集龙门之下,竟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的鲤鱼只有七十二条,登上龙门之后,就有云雨相随,天火烧其尾,鲤鱼于是就化为神龙升天。登不上龙门的鲤鱼,就点额曝腮,碰壁而还。从此,“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就千百年的流传下来。
韩城境内的司马先祖墓葬
司马迁的家世 司马迁生活在汉朝初叶,他的一生大致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相始终。
说起司马迁的家世,可谓是源远流长。他自己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开篇这样写道:“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从黄帝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直到春秋时期司马氏入少梁,来到韩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其间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从司马迁自己所追溯的家世不难看出,他与其说是追述血缘关系,不如说是彰显门风,寻找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正因为如此,所以出生于史官世家的司马迁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觉与自信,把著史作为毕生的信仰与追求,并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鸿篇巨著《太史公书》,为中华文化史树了碑,光耀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