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改姓司马、去晋奔秦、落户韩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周代。重黎氏的后裔中有个叫休甫的武将,带兵平息了小国徐方的叛乱,被封于程地,得为伯爵。他因为担任司马使职,被周天子赐姓为司马。从此,全族人改姓司马,仍然世代掌管周王室的国史。司马家族去周适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51年,大概是由于时代动乱、史职中绝的缘故吧;三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20年的时候,晋国发生内乱,司马氏家族的一支离晋入秦,逃到秦国的少梁(今陕西韩城市芝川)定居下来。司马氏入晋四年后,晋国讨伐秦国,占领了少梁,他们又成为晋国的臣民。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少梁又属魏国管辖。司马氏在魏国生活了266年,直到公元前354年,秦军再次攻占少梁,司马家族才真正成为秦人。
据史可考,司马迁祖先中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人就是他的八世祖、赫赫有名的秦国大将司马错。司马错历事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为秦王统兵三十余年,七次出征,西定巴蜀,南夺楚黔,东伐魏赵,立下了汗马功劳。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同样是一位战功卓著的著名将领,参与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北定太原。司马靳的孙子、司马迁的四世祖司马昌,就做过秦始皇的主铁官,在当时盐铁国家专控的情况下,主铁官的地位相当显赫。司马迁的三世祖司马无泽,做过汉市长,负责京师长安某个商业区内的商品交流。司马无泽的儿子司马喜,也就是司马迁的祖父,于汉初曾得到“五大夫”的爵位。但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的时候,他重振家声,作了太史令,中断了三百多年的史官世家得以重续。
韩城境内的司马先祖墓葬 在陕西韩城市西南10公里的巍东乡高门塬上,尚存有司马先祖墓葬。司马先祖墓葬西靠禹山,东临芝川,北有浍水,南临沆水;包括华池司马错墓、司马靳墓和高门司马先祖墓葬。司马氏家族中,从司马错至司马谈,几代皆葬于此。
司马错墓在华池村南,司马靳幕在华池东北,各距华池遗址约数百米。现在华池村的司马错墓急高大的墓碑,是该村村民在原址集资修建,于2003年清明节落成。司马靳墓位于华池东北的田野里。据华池村老一代人相传:“司马靳墓原来墓阙高大,解放初每年清明节村上都要在此为靳爷爷扫墓,附近村庄的马姓和徐村的冯、同两姓村民也来扫墓。”1958年“大跃进”时,司马靳墓被夷为平地,直到1987年封土为墓。高门司马先祖墓葬,在东高门村东南200米初公路北侧,距华池一公里半左右。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靳葬华池,自靳孙昌以下,皆葬于高门。
司马迁的后裔 我在学生时代就听说了太史公的后裔有同、冯两支,关于司马后裔该姓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同姓后裔为“司”字加竖,冯姓后裔为“马”前加两点。后来在加入司马迁学会通过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接触,才知道司马的后裔中可能还有河南洛阳的“司”姓和陕西韩城华池村的“马”姓。
在近年的民祭活动中,参加祭祀活动的后裔村大概有太史公故里陕西韩城巍东乡的徐村、华池村、高门村,合阳县新堡村,此外还有新农、贺龙等村。
徐村 在韩城西南大约十公里处,行政区划上属于该市的巍东乡,巍东是因地处巍山的东侧而得名。据《陕西省韩城市地名志》(1990年12月出版)记载:该乡是汉太史司马迁的故里,有司马迁先祖墓葬,有春秋晋文子、程婴等人的“三义墓”和新石器时期龙门寨遗址。
在徐村老牛坡,有处围墙,看地形像“凤凰单展翅”。村民们说这里就是同居寨,相传司马迁的后裔们当年从高门的龙门寨搬来最早就居住在同居寨。
村北有座“法王行宫”石牌楼,石牌楼的北坡下原有献殿三间,年长的村民都说在献殿的东侧原来有司马迁的真骨坟,坟上有四抱粗的古柏,可惜在文革中被砍伐了,坟也被平了,现在大家能看到的真骨坟是村支书同增旺当年任村主任时重新修建的,同支书多年来作为村干部和一个民营企业家对宣传先祖司马迁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