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 地处韩城巍东乡的华池村同样也是司马迁后裔村,《韩城市地名志》“北华池”条记载:“传说太史公父司马谈曾在其地设教书院建有华池。”相传这里是司马迁读书的地方,该村至今有历史遗址司马书院。村里有古华池遗址,村里年龄大的人说那里曾是司马氏花园中的一个水池。华池有司马迁六世祖司马靳等人的坟墓。据说,高门村现在没有马姓,而华池村有马姓,司马迁研究小组的会员写有《探索司马迁具体生地》一文,收入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辑》,文中说:我村的马姓都住在司马书院周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该村的马姓很有可能就是司马迁的后裔。
高门与贺龙 太史公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有“迁生龙门”之说,韩城本土的史记研究者王重九、樊养山等认为,龙门具体是指龙门寨,因而也就提出了司马迁生于龙门寨的说法。他们认为,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迁生龙门”的“龙门”是一语双关,既指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寨,又指禹凿龙门。
龙门寨位于韩城巍东乡高门原西高门村西数十米之沟里的土岛上,据村里的老年人介绍,在明朝末年,为躲避兵灾匪患,高门沟南的贺龙村与沟北的高门村在次同筑一寨,命名则两村各取一字,名曰“龙门寨”。
合阳新堡 陕西合阳县的新堡村同样也是司马迁的后裔村,村上有流传数百年的“把把腾”龙腾锣鼓,以及许多久唱不衰的老秧歌。据徐村党支部书记同增旺介绍,他们徐村同姓后裔和新堡的同姓后裔已经把家谱对照衔接上了,新堡后裔、合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同春生对这中说法也表示认可,由此可见,新堡同姓属于司马迁后裔也是真实可信的。新堡司马迁研究小组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也作出了不少成绩,他们积极参与了近年来学会组织的清明节民祭史圣司马迁活动,并编写了《新堡秧歌词选》等书刊,著名民俗学家史耀增先生撰写的《新堡村的司马迁后裔们》一文,收录在韩城市汉文化研究会、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编写的《司马迁研究(三)》一书,该书已在2009年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史老师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新堡村的后裔代表带着《同氏族谱》到徐村祭拜先祖时,一声充满韩城方言韵味的“堡里的来了”,令人热血沸腾,读到此时我的脸颊上挂满了热泪,为他们的同宗情所感动。
人民的怀念
千百年来,司马迁虽然不时受到统治者及御用文人的诋毁,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据说在韩城,民间口口想传的司马迁传说故事多达二、三百个。据《司马迁传说》的作者、原韩城市文化馆干部徐谦夫说,他的外祖父刘锦轩(陕西辛亥革命时期韩城的代表人物,自号龙门狂生,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关中英雄传》中曾刻画了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形象)能讲120多个司马迁的故事,足见司马迁传说流传之广,也足见这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在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我自从加入司马迁学会以来,参与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民祭史圣司马迁典礼的策划工作。这一活动是原中共韩城市委宣传部党委副书记、文联主席薛引生出任韩城市司马迁学会会长以后搞起来的,从2006年开始,一年比一年规模宏大。在此之前2005年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的“风追司马”祭祀活动的规模也相当宏大。
民祭活动刚开始由中国史记研究会、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与韩城市司马迁学会三家学术团体联合举办的,到后来的2009年民祭活动已发展到五家学术团体,陕西省汉文化研究中心、韩城市汉文化研究会也参与举办这一重大典礼。
祭祀活动的史记特色 记得在2006年的民祭史圣司马迁典礼的议程是这样安排的,大概有六项议程:一是奏乐开祭。乐队安排9杆唢呐,12面包鼓,10副钹,8面锣,30根花杆,70个花环。这些数字分别象征9为至尊,是最高礼仪;其它象征《史记》的五体结构,即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奏乐10分钟,总击130个鼓点,象征《史记》130篇。二是敬献祭品。在乐器声中,司马后裔代表敬献四色水果、酒水等祭品。三是敬献花篮。在“天子得胜”乐器伴奏声中,祭祀单位代表敬献花篮,共两个大花篮,九个小花篮,象征司马迁的生辰为二月初九日。四是恭颂祭文。五是鞠躬祭祀。在行进乐器声中,特邀代表、举办典礼的学术团体领导与会员代表分批行三鞠躬礼,缅怀纪念。六是后裔大祭拜。由徐村、华池、高门、合阳新堡等村司马后裔行三拜九叩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