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语:西安辛亥起义之后,清军东西路反扑,潼关告急,张凤翙率部急援东路,省城空虚,人心浮动,张云山星夜由乾赶回西安,以固根本。一生虎头而蛇尾,前后判然有若鸿沟之隔,其人,其事,其功,其过,都留给世人太多的叹息和无尽的思考。
陕西辛亥革命时期,哥老会起了很大作用。而说起哥老会,就不能不提起张云山这个人。
张云山是长安太乙人,他幼年失学,跟一个山西人学吹号,后来吹号技巧名冠关中。清末在陶勤肃营当兵,走遍青海新疆各地。回陕西后在武备学堂和陆军小学司号,编练新军时又当了协部的司号官。辛亥革命前一年,他在新军中开了山堂。由于他为人豪爽,善于交际,同士兵相处甚好,开山堂不久就吸收了一千多哥弟,在新军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张云山靠着这股力量,一跃而成为陕西的辛亥名人。
早期革命活动
光绪二十一年(1895)陕甘总督兼新疆巡抚陶模为镇压西宁回民起义在陕西募兵,张入伍随军转战甘肃、青海、新疆,积功升任都司。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唐常才在南方举义反清,张在西北起兵响应,因唐军失败而未能如愿,只身返回长安,入巡防队当兵,经友人推荐入武备学堂当号兵、号目。三十年(1904)再入陕西常备军,次年任常备军司号长。
歃血为盟
宣统元年(1909)春陕西陆军混成协(简称“陕西新军”)正式组成,张任协司司号官。张早年在陶模军中就加入了哥老会。由于他的积极活动,宣统二年(1910)初开“通统山”堂时,即吸收了1000多名哥弟,绝大多数是新军中的士兵。这时,陕西新军下级军官中的同盟会员已由4人增为29人, 其中钱鼎、张宝麟具有同盟会与哥老会双重身份。张等哥老会头目积极与钱鼎、张宝麟等人交往,促进了同盟会与哥老会的初步联合。又经过两三个月的工作,各营队哥老会头目都表示愿接受孙中山的主张,并愿意“跟着党人干”。从而促成了同盟会、哥老会双方于宣统二年六月初三(1910年7月9日)在西安大雁塔“歃血为盟,共图大举”。辛亥年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安,同盟会与哥老会两方主要负责人钱鼎、张钫、张云山、万炳南等聚会秘商,拟定九月初八(10月29日)举事。
就任兵马都督
八月三十(1911年10月21日)那天,得知官府要将新军中革命力量最强的两个标队调往外县,原定举事日期已缓不济急,钱鼎提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急对策。经反复协商,改为九月初一(10月22日)提前起义。九月初一上午,张等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推举张凤翙为首领,钱鼎为参赞,并决定当天闻午炮起义。会后,张等指挥部队进攻“满城”西面。当晚,起义军定名为秦陇复汉军,设总司令部于原军装局。次日黎明, 各部起义军互相配合攻占“满城”,至下午3时西安全城光复。九月初四(10月25日),张凤翙召集各起义军将领在军装局开会,协商军政府的大统领和副统领人选问题,由于张云山与万炳南都争着要当大统领,会议不欢而散。后经多方协商,九月初六(10月27日)在咸宁县署再次开会,正式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并宣告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这一决定“引起张云山的不满,他遂召集心腹在自己住所树起‘洪汉’旗帜,命令各码头大肆招兵买马”,俨然与张凤翙领导的军政府“形成对峙局面。嗣经众首领反复协商,军政府于九月初八(10月29日)召开大会,宣布另设六个都督,张任兵马都督,才使事态平息了下来。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后,清廷急调清军从东、西两面夹击秦陇复汉军。西安起义时逃亡兰州的卸任陕甘总督升允,被清廷启用署理陕西巡抚兼办军务。此时,河南清军攻陷潼关,东路告急。大统领张凤翙亲赴东路督战,张云山被调回省垣主持防务。未几,东路潼关收复,而升允又纠集大量甘军再犯陕西,长(长武)、彬(彬县)、千(千阳)、陇(陇县)各县相继失陷。张云山急赴乾州挑起守城重担。升允率甘军20个营,分两路进击陕西乾州(今乾县),一路经长武进攻邠州(今彬县),一路由固关进攻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