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群英荟萃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风采 > 群英荟萃

爷爷的治家理政之道——陕西辛亥靖国志士马康侯的家训家风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9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我的祖父马康侯,晚号半农老人,陕西蒲城人,同盟会员,清末辛亥革命时期即投身民主革命,曾参与耀县药王山聚义、关中西路拒升允清军诸战役。靖国军时期,追随于右任、张钫、胡景翼、杨虎城等反段倒陈、征战渭北。民国十八年特大年馑后,归隐故里。抗战爆发后,送子上前线,浴血中条山。关中解放时,联络昔日党内同志满怀欢喜迎解放。解放后,他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走,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被特邀为蒲城县政协委员。1966年病逝家中,遗著有《半农人生传》。

  祖父一生事亲孝,与友善,教子严,长于治家,品行高洁,两袖清风,誉满桑梓。他在治家理政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笔者搜集整理如下:

  一、为人师表,身教言传;为人父母,美在风范

  祖父在辛亥前废除科举后毕业于师范学堂,曾在蒲城清代考院教书育人,靖国军时期曾任旧兴镇区(县级机构,为靖国军在渭北的八个半县之一)区长兼教育局长。上世纪三十年代辞去军政界所兼数职后,在家乡依然从事教育工作,授业解惑,桃李满园,后代子女、孙辈多有人从事教育工作。在祖父的影响下,伯父马志杰在中共蒲城县委、蒲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时,为人正直,清廉为政,人们称颂有其父必有其子。1966年,祖父去世后,伯父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倡议“破四旧”移风易俗从自己父亲葬礼开始,被人们传为佳话。

  二、耕读传家,正己修身

  祖父出身于农村小作坊家庭,家族以从事农耕、手工业制作为生。他早年于尧山书院求学时期,边读边耕,不忘耕读是修身立家之根本。解放后,他年事已高,依然不忘忙时生产,闲时读书,教育子孙,做好人,干好事,方能立足于社会,有益于社会。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强调身教胜于言传,以自己为榜样影响子孙,后世子孙遍布各行各业,高级职称以上者多达十余人。

  三、做官不治私财

  祖父一生清白做人,廉政为官,做官不治私财。他年迈时清贫度日,以贫为乐,但仍告诫子孙,做人要清白,不能贪钱财,钱财乃身外之物,贪一分则人不值分文。祖父在军政界任职时,手中经过的钱财无数,但他能够洁身自好,不取一文,即使在去世几十年之后,家乡人仍在称颂他的清廉之名,说马先生的人品好,他的墓园西侧的一条沟壑被人们称为“马先生沟”。

  四、宁人负我,勿我负人

  祖父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经受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为人胸怀坦荡,志存高远,宁人负我,勿我负人,以君子之心度常人之腹。解放后,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构谋陷害祖父,辞称祖父曾为旧社会官吏,鱼肉乡亲,应予以镇压。祖父心情坦然,接受工作组调查,后经证实是莫须有的诬告之辞,正如他后来在《半农人生传》中所言“赖工作组据证评判,清白自见……”。尤其是他在晚年阅读了溥仪撰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后,感慨不已,共产党、毛主席了不起,能把一个曾经位居九五之尊的前清皇帝改造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确实是一个人间奇迹。(作者:马萌 陕西省韩城市政协委员,民革韩城市金城支部副主委)

上一篇: 培训归来说感受
下一篇: 夜游古城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88号。民革陕西省委会办公室:029-63903203;
民革陕西省委会组织部:029-63903205;民革陕西省委会宣传部 :029-63903206;
民革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 029-63903208;民革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029-63903209;

邮编:710061    传真(自动):029-63903213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