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今年已经是民革成立71周年,韩城民革成立35周年。此时此刻的我,有很多的知心话儿要说。
十三年前的2006年1月,带着几份懵懂、几份欣喜,在市委会副主委董群艺和老党员程维玲老师的介绍下,我光荣加入了民革组织。记得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不解,记得刚刚加入民主党派的时候,丈人叔和丈母婶婶问我:你加入的是啥党?我说是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再三声明,不是台湾的国民党,是大陆上的国民党,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丈人叔和丈母婶婶听了,嘴里在念叨,说弄了半天,还是反动派,不论台湾的还是大陆的还不是国民党?我就给两个老人解释,大陆的和台湾的国民党原来本是一家,后来因为政见不一分了家,大陆是左派,台湾的是右派,好像两个亲兄弟,分了几十年了,有多大的仇恨,将来总是要走到一起的,大陆的国民党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实现祖国统一。
当时单位里的一些不懂统战政策的同事也问“你加入的国民党,和台湾老蒋的国民党是不是一回事?”当时的我就给他们讲解统战政策,我加入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里的八个参政党之一,和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有渊源曾是一家,解放前夕分家了,败退到台湾的是右派,留在大陆的是左派,大陆的民革是李济深先生和国母宋庆龄女士创建的。
民革有着光荣的过去。翻开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一幅幅历史画面在脑海闪现,民革的足迹渐渐在眼前清晰:1948年中共发表“五一口号”,立即得到了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拥护和响应,随后民革领导人李济深、何香凝与其他党派负责人在香港联名致电毛泽东,认为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表示完全赞同。在筹备新政协会议期间,民革与其他民主党派一致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召集新政协的重任,并组织专人起草相关文件,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84年3月5日,民革韩城县支部成立,从而揭开了韩城民革历史辉煌的一页,如今已经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一代又一代的韩城民革人为了党的多党合作事业、为了韩城的跨越发展鼓与呼,殚精竭虑,献出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为后来者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加入民革组织后,历届市委会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常常强调,我们民革作为参政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绝对不可动摇;我也接触到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支部老主委徐学曾,古建专家贾艺华老师,等等,他们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的谆谆教诲常常在我的耳畔回响,使我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结识了罗建民、昝起收、焦晓民、杨春光、原菲、贾艺超、严柏栋、梁树民、党宝军等等,还有许多。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精湛的学术专长和艺术造诣、宝贵的工作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时时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民革这个大家庭是温暖的。正如我在支部年度工作总结中所言“在这个温馨的家庭里,我们亲如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生活,共同成长,融洽了党员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支部这个家庭里的温馨氛围。在重阳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支委会成员慰问年老多病的老党员,嘘寒问暖,使他们感受到民革大家庭的温暖。支部党员同志家庭有婚丧等红白喜事,其他同志也到场祝贺、慰问,充分体现了党员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如今的我,在各级民革组织和老前辈的辛勤培养下,已经由一个普通民革党员成长为市委会委员、金城支部主委,市十三届政协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民革党务和政协参政议政工作做得也很出色,受到省市政协、省国资委、陕西投资集团、煤田地质集团和民革陕西省委会、渭南市委会等各级民革组织的表彰奖励,展现了新时代民革党员的靓丽风采。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深深感谢民革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的培育和滋养,决心百倍珍惜民革党员和政协委员的称号和政治荣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将韩城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得更加美好。(民革韩城市金城支部 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