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父亲马殿杰回忆说,在祖父的藏书中曾发现伯父马志杰当年从事革命活动夹带的进步书籍——毛泽东主席撰写的《论持久战》等。建国后,伯父曾任蒲城县兴镇区区长、中共蒲城县委(蒲城、白水、澄城合大县时)财贸部长等职。他为官从政数十年,廉洁之声满桑梓,耕读传家风,清廉振家声,堪为后世学习之典范。
常听家人谈起,伯父在担任蒲城县商业局长时,不徇私情,从不以权谋私。有一次,有个亲戚想利用伯父担任商业局长的便利,走后门给自己买一辆自行车,被伯父婉言拒绝,说这样的事情不能做,他如果敢买一辆,别人就敢买十辆。那位亲戚听了伯父的话,面红耳赤,灰溜溜的走了,逢人就讲伯父铁面无私,是毛主席教育的好干部。
爷爷、伯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在参加工作后,就以他们为学习楷模,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二十多年来,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单位,从未迟到早退,作人干事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从事财务工作总是按制度办事,不沾公家一分钱,多次被评为财务工作先进个人。
家风家训内容之四:人不可一日无信,宁人负我,勿我负人;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人不可一日无信,宁人负我,勿我负人。”这一家训在高祖父马德清当年经商时已经归炼为马家家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祖父一生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经受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秉承马家家训,为人胸怀坦荡,志存高远,宁人负我,勿我负人,以君子之心度常人之腹。解放后,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构谋陷害祖父,辞称祖父曾为旧社会官吏,鱼肉乡亲,应予以镇压。祖父心情坦然,接受工作组调查,后经证实是莫须有的诬告之辞,正如他后来在《半农人生传》中所言“赖工作组据证评判,清白自见……”。作《半农人生传》是在1960年清明节,此时爷爷已77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在子女的请求下,撰写自己的生平事迹《半农人生传》,感叹新旧社会两重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尤其是他在晚年阅读了溥仪撰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后,感慨不已,共产党、毛主席了不起,能把一个曾经位居九五之尊的前清皇帝改造为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确实是一个人间奇迹。
爷爷的家风家训对我影响颇深。我的“笔杆子”厉害就继承了他老人家的文脉,也可以说是遗传基因。我承继其家训与教诲,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做一个大写的“人”,不负先祖教诲。我于2016年1月加入民革组织,成为我们家族继爷爷之后第二个中共统战对象。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积极参政议政,服务社会,从2006年起连续十余年参与民祭史圣司马迁大典活动,为宣传韩城做贡献;成为政协委员以来,每次政协全委会提交提案近20件,就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以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助推韩城追赶超越,早日建成黄河沿岸中心城市。作为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韩城市政协文史组成员,搜集史料,参与编撰多部政协文史资料,发挥政协文史资料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爷爷的教诲、影响是分不开的。
家风家训内容之五:宁为良医,不为良相;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马家自从高祖母王太夫人时就主张济世救人。高祖母王太夫人在清同治元年高祖父马德清病故后,年仅二十九岁的她辛勤抚养三个儿子,不辍劳作,辛苦度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关中再次遭遇饥馑之年,赤土千里,饿殍遍野,高祖母王太夫人带领曾祖父马登友、马登麟兄弟,在蒲城县西南乡宣化村衙道堡曾赈灾救人,寿八十有一辞世。其事迹在《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2015年1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有记载。祖父马康侯曾在民国十八年特大年馑时出任富平县赈务局长,协助时任富平县长的资深同盟会员米森若赈济灾民,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