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革的一员,近期,跟随陕建集团“弘扬爱国奋斗志,凝聚发展新动能”主题实践活动,我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透过大巴车的车窗向外望去,太阳白晃晃地直照大地,黄土壁立,跌宕延绵。车辆曲折行进在山包间并不宽阔的公路上,旁边的山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裸露的石头,很多草木都是一棵一棵生长出来,仿佛多一棵也没有足够的水料供给。土地的贫瘠是那么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
烈阳炙人,赫赫炎炎,黄土与岩石遍布,地形蜿蜒崎岖,然而正是在这一片仿佛充满绝望的土地中生长孕育出了新中国的希望。一群名叫“共产党”的人,来到这里,将宏大的志向,变成日复一日的行动与恒心,他们忠于理想,不忘初心,不慕荣利,甘于奉献,执着的就像那些山间石罅中的绿色,向下深深地扎根,向上奋力的成长,赋予生命鲜明的色彩,让贫瘠的土地上开满了一朵又一朵“奇迹之花”。
当你真正的站在这里,才能真切感受到这片厚重黄土地中蕴含的力量。生长在房子里的树经不起狂风暴雨,艰苦的环境才能孕育出顽强的生命。正是在这种时时刻刻与天斗的坎坷磨砺中,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们写下了一篇篇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鸿篇巨制。挨过苦难,才能迎来春天。时代和环境塑造了一群有志有为的共产党人,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在每一次抉择、突破和进取中,描绘着那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走进梁家河,知青院中的窗口仿佛仍能看到当年灯下孤独学习的剪影,沼气池边似乎能够听到雀跃欢呼的声音,远方的打水处恍惚又泥泞起来印着清晰的脚印,打坝淤地处好像还凝固着第一个跳进去的身影……这里再度孕育出了带领中国走向复兴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在延安新区,陕建工程随处可见,这座城市正在焕发着新的活力。延安大学新学区建设让人深深地感受到黄土地的开放与包容。
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我们深入了解陕建发展历程,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走过枣园革命旧址,学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听取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由来,感动于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故事……深入探索延安精神,见证陕建发展成就,激发出大家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无限热情。(民革省直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支部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