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群英荟萃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风采 > 群英荟萃

作家刘震云印象(之一)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4日  人气:  来源:民革陕西省委员会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当年河南省的文科状元。

    在我的印象中,最早读刘震云的作品是他的短篇小说《塔铺》。

    作品先是介绍了“塔铺”的由来,“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塔有七层,无顶,说是一位神仙云游至此,无意间袖子拂符塔顶拂掉了。”

    《塔铺》是以作者自身作为生活原型的。背景取自作家河南老家延津王楼,即作者笔下的塔铺镇,1973年到甘肃当兵至复员,1978年参加高考的某些生活剪影。先生的职业生涯里有当兵的历史,高考(即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恢复的第二年,作品主人公和四年前参军时“没啥两样”地回到了同样“也没啥大变化”的家乡,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了高考的复习。在塔铺镇中学的复习班里,大家的动机虽然不同,有的是想“一旦考中,放个州府县官啥的”,回来治治当地那些贪官污吏;有的只是想跳出“农门”,不想再在“毒日头下”割麦子等等,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最后的结果令人唏嘘,王全在高考前一个月放弃了高考,回家收麦;“磨桌”发挥失常,没考好;“耗子”被女朋友抛弃,也没考好;李爱莲在高考前嫁为人妇,根本没参加高考;只有我考上了。

    对于刘震云来说,关于故乡的最初记忆决定着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小说的基本的叙述方式,并且最终成为他通向世界的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创作源泉和思考世界的方式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故乡”的烙印。在故乡姥娘的身边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刘震云,对中原农村的贫困景象不但有所闻,而且也有深刻的体会,这种最初的记忆无疑为日后刘震云小说打下了一种基本的创伤基调。因此在《塔铺》中,作者描述出了个人饥饿创作的浅层次。

    此作后来被文学界视为当代短篇小说的精品,小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又在喻示着国家要发生一种巨大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描写出神入化,《塔铺》表面为描写“我”求取功名之时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实则不然,读刘震云的《塔铺》,那平淡而有魅力的描写是我们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生活在历史革命时期,农村青年不甘受试图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的过程。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人物描写刻画精确生动,以形象幽默讽刺韵味,来展现那一时期的令人难过的辛酸。

    评论家雷达说,当年我读《塔铺》为之一震,有点凉水淋头的感觉,仿佛从灵魂深处唤起了非常渺远的记忆,又像从喧嚣拥挤、到处闪着建筑冷光的都市,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园,回到一个有充足水分和阳光的原色的世界。在那儿,“我”和一群农村知识青年背上铺盖卷儿,紧紧护好自己的“馍袋”,走进了高考复习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塔铺》表现了当代青年企图追寻灵魂归属和踏实存在的一种努力;塔铺是双重象征,象征落后、愚昧、不自由状态,回忆塔铺,是为了告别塔铺;但塔铺又是责任、动力和爱的象征,追忆塔铺,又是为了回归塔铺。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农家子弟。”(作者单位:陕煤地质一三一公司 马萌)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1153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东段388号。民革陕西省委会办公室:029-63903203;
民革陕西省委会组织部:029-63903205;民革陕西省委会宣传部 :029-63903206;
民革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部: 029-63903208;民革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029-63903209;

邮编:710061    传真(自动):029-63903213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