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深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的思考,他强调一定要从党和国家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中共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概念,他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来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多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此后,他又多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精劈地阐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不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精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共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此,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是中共理论创新体系的第二阶段。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关键时期。如何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决不动摇,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不动摇,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和如何发展,就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讲:“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为科学发展观下了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他要求“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的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他特别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精辟的阐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必须“四个坚持”,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中共十六大以后,科学发展观逐步得到全党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对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作用,成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正确指针,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总纲部分,正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顺应党心民心的必然结果。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怎样发展的问题,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践做出了卓越贡献。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