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改革开放30年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改革开放30年

倾 罄 浓 情 觅 和 谐——民革西安市委党员为改革开放、社会和谐献计出力巡礼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2日  人气:
  旁人都受感动,张某自不必说。她总是告诉别人,她非常感谢罗爷爷的帮助,两年来罗爷爷像亲爷爷一样处处为自己考虑,这么大的年龄还为自己请家教、找培训班,不仅付她工资,还额外给她许多经济帮助,没有罗爷爷的帮助她无论如何是上不起学的,以后她一定要好好报答罗爷爷。
  是的,这种恩情应该报答,但急于报答的又岂只张某一人?
  需知道,张某已是第三个受到罗老帮助上学的保姆了。之前,姓程的姑娘参加了自考,毕业后回到了自己家乡并在县里找到了正式工作。姓周的姑娘在罗老自己办的学校学习计算机,学完后在广州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民革的同志就是这样……
  金效正,这位民革西安市委第一任组织处长 ,曾直接参与了民革西安市委的创建和筹组工作。在他任职的几中,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支部情况,关心党员疾苦,是市民革出了名的好心人。金效正同志和党员仿佛有一种特殊的、割不断的情缘,他离不开党员,党员也都非常喜欢他。
  1991年,金老退休了。退休后的金老虽已年近七十,但他仍然天天奔波于西安市的大街小巷,仍然浸泡在民革的党员之中。他把走访党员,为大家解除病痛,作为每天必办的大事。为此,他精心收集了几十家报刊所登载的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和保健方法,并将其复写多份,随身携带,在走访党员时如发现有生病的党员、党员的亲属及邻居,就将药方送给他们。如果遇到病重的党员,金老还要再来几趟,送去药方、还送去药物。
    几年中,金老为收集药方买的报纸杂志堆起来足足有3米多高,买报纸杂志和复印药方花去1000多元,给患病党员购买药物600多元,给党员送去的药方700多个,走访党员1000多人次。那时,金老不分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天天挤公共汽车、日日穿背街小巷……
  现在,金老真的老了,耳朵背了,行动也不方便了,药方自然也就不再送了,就连开会也需要他的小孙子扶着、搀着……但几年前他出东家进西家走访党员的形影至今还被党员们叙说着,并且似乎已经永远铭记在了党员们的心田脑地……
  民革的同志就是这样……
  罗老的故事只讲了一段,金老的故事也只讲了一段,要讲还有,还多的是,他俩的故事还没讲完,其他人的故事还没开头讲……在民革,我觉得,一个老同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老同志就是一本厚书,要读懂,就得细品味,关键是得晓得,他们曾经是炎帝家族的成员……多年来,我读到的,感觉读出味道的,还有下面这些人:蔡逸民、黄士桢、蒋汉军、王克刚、安庵、刘豫璋、权玉霞、温震东、赵振基、徐克谦、任之敬、王玮……
四、送几筐愚公移山挖剩的恶土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1945年6月11日,经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中向全国人民推荐后,在我国,就成了家喻户晓、妇乳皆知、耳熟能详、口诵如流的励志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列子·汤问篇》。记得,小时偶然读到它时,曾对写这篇文章的人很是不满,认为他还不如文章中那个刚长牙的小孩,嫌他在文章中,把虚浮尖猾的“智叟”称作“智”者,把执着肯干的“愚公”则称作“愚”者,好在上帝还是奖赏肯干活的,帮着搬走了两座大山,才息了心中的这种不平。但是,山是被搬走了,却仿佛还留着根,偶尔,还长出茬来,绊人们的脚,碍人们的路。
  民革的同志们对生活中的阴冷、潮湿、坎坷、沟壑,好像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总是见微知著;对生活中的人们又老是关心、呵护、提醒、劝告,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且是那么体贴入微。
  民革的同志就是这样……
  2001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陕籍全国政协委员高正红的一份“关于加强青少年安全保护教育,在中小学开设‘青少年自我保护安全教育’课程”的提案,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掀动了一颗颗妈妈们的心,撩逗得董文华、彭丽媛、关牧村、赵玉芬等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都纷纷为之连署签名。


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当前4/6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