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改革开放30年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改革开放30年

北坡纪事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2日  人气:
郭应文

 1    

    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从甘肃渭源县鸟鼠同穴的山上流进了陕西,流过一个名叫宝鸡的地方时,慷慨地分出一股,沿宝鸡市北顺引渭大渠东下,环绕、映现着这里人们的生活变迁。  渠北山坡梯田层层直上陵原,这就是北坡。坡顶丘原叫陵原,因长眠着唐代秦王李茂贞而得名。北坡从东向西的地方,依次是:金台观,八角寺,五圣宫,簸箕山,蝎子沟,馒头山……直到与长寿山隔壑相望,这里的每一处地方,都蕴藏着色彩浓郁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宝鸡,祖祖辈辈居北坡下,先辈父兄衣我食我养育我,过世后也长眠于斯,饮咄着后辈的祭奠香火。我在北坡生、北坡长,熟悉坡上的一沟一坎一坡一塄,如自己手掌上的纹路。
  忘不了童年岁月,雪霁之日,八角寺旁草地上拾地衣;阳春,崖畔上攀折黄灿灿的迎春花而惊起花蛇奔窜;深秋,去蝎子沟摘酸枣,果肉到口中甜酸无穷;长寿山沟溪水中撩水草摸螃蟹,从岸边泥洞中一晌就摸一长串的情景……
  北坡,淋漓着我童年泥土味儿的多姿多彩的梦幻。
  听先人们说,远古时候,并无陵原。风吹黄土,积少成多,年代久远,遂成北坡。但许多年代来,无论谁到北坡,都相见恨早:光秃秃一片苍黄,乱草蓬蒿,萧索荒凉,处处坟冢是收藏“人吃土一世,土吃人一‘口’”的北坡人生活史的标志。偶有牧童踯躅坡上,也和《黄土地》上那个赶羊的孩子毫无二致,衣衫褴褛,脸上的菜色显影着生活的饥饿和贫苦。
  人到中年,四季奔忙于家庭、事业、市场中,但是,我每年至少要回到家乡,三上北坡:正月十五晚上,去先人坟上挂灯;清明节,携酒菜去扫墓;农历十月初一,去坟上化纸钱,让冥冥中的已成古人的父母和先辈得到人间的光热和眷恋,追补我们无法在其生前给予的新生活的温馨,送上情感的慰藉,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每次伫立坡上,我总是久久地喟叹往昔的凄凉和艰难困苦,哦,作为我生命底座的北坡,你我可以互为见证!
      太阳、月亮两架沉重的磨磐,许多年代,挤压研磨着北坡上凌乱的生活多声部——三五村落,分散坡上,房屋倾颓,墙垣破败。许多瘦瘠单薄的女儿,泣涕涟涟出嫁的场景令人揪心。很少有人嫁到北坡,男人多是光棍。有一个女人,因男人逃荒远走他乡杳无音信而再嫁了,过了几年,男人回来,只得又离开再嫁的男人与前夫重聚,为此打了官司。
  “父愁子妻,子愁父亡”这句谚语是北坡人生活的生动写照。
  北坡人在困苦中寻觅欢乐的方式,是祈求鬼神降福的“平安戏”:戏台搭在场院里,鼓儿咚咚敲浓了长夜,锣儿当当敲亮了明月,那些熙熙攘攘、邀邀约约回到北坡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在戏台旁的小吃摊上,吮吸品尝北坡又酸又咸又辣的日子,算是北坡难得的红火热闹的生活滋味了。戏台下最活跃的是那些做贼说谎抽大烟的男人,还加许多来自古庙为学堂的冥顽不灵的爱逃学的孩子……所有这些,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和谅解:穷!

2    

  1978年以后,北坡骚动起来了。
  第二次分田到户,人勤了,地也不懒。一层层梯田,不知不觉变成了黑油油的沃土。过去连人也上不去的坎坎塄塄,种上了蔬菜菽粟。田边地角,种上了苹果、葡萄、花椒之类。夏收,人们在水泥场上用脱粒机操作,收下的粮食可备用几年。金秋,满坡的谷子、玉米、豆子翻起金浪,拖拉机拽起滚滚泥浪,伴着豪迈粗犷的吆喝声和戏文歌曲四处流淌,伸手抓一把空气,似可握出丰收的甜美香醇来。处处村庄院落,大都是一砖到顶粉墙蓝瓦的新房。院落当中,很有一些我幼时的伙伴、同学。如今,他们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都正念高中或初中。而他们,有的成了干部,有的当了教师,有的经商当了经理,有的酷爱戏曲,组织自乐班四处演出乐此不疲。许多青年人,冲破了老年人眼中的困惑,办了鸡场,砖厂,牛羊奶厂,或买了汽车、拖拉机开上了北坡,使曾嘲笑过他们的人惭愧和惊悟……


2页  [1] [2] 下一页 当前1/2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