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改革开放30年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改革开放30年

辉煌三十年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9日  人气:
王晓青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祖国母亲的富裕强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日益丰富,从饮食结构的变化可见一斑。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陕北农村,童年和少年生活是在食不果腹中度过。当时粮食紧缺,一年大部分时间主要吃粗杂粮,而且多数时间连粗粮也是有一顿没一顿,人们就把野菜和树叶也当成充饥的食物。大米、白面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偶尔沾一点荤腥。经常看到母亲烧开水还不知道拿什么下锅做饭的情景,这可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记得在十岁那年,家里请来医生给妹妹看病,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面粉,做了一碗揪面片招待医生,一时慌乱把煤油当醋调进面里,这可怎么办呢?母亲自责不已……,倒掉又太可惜,只好用开水冲了几遍,让我们姊妹分开吃。虽然煤油的呛味十分浓烈,但我们都还是饶有兴味地吃完了那点久违了的 “好面”。平时,若再想着吃顿白面、馒头,只有在生病时或者家里来了亲戚,才有可能。那是,在假期盼着能到外婆或亲戚家,除了看望他们,主要是为了吃上几顿好吃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杂粮、土豆和玉米等粗粮食逐渐自给自足,隔三差五也能吃上大米和白面,人们的温饱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大米和白面等细粮变成了老百姓的家常饭,鸡、鱼、鸭、蛋和新鲜蔬菜等也能调节的吃到。市场上的食品丰富多样,杂粮和土豆等粗粮渐渐被淡忘,人们不再为吃发愁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改革开放的潮流如火如荼,老百姓的生活丰衣足食,是三十年前做梦都想不到。现在吃肉吃鱼也是家常便饭,山珍海味也不是稀罕之物。随着人们饮食文化水平的提高,发现饮食不能过于精细,多吃含维生素和纤维素高的食物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人们饮食也有了更新的变化,饭菜不仅讲究营养搭配,还重视色、香、味俱全,原来嫌弃的杂粮和野菜成了大家喜爱的美食。宾馆和饭店招待客人,榆林特色小杂粮食品变成了首选的饭菜,如土豆、玉米和豆制品等,小杂粮食品深受人们的青睐。城市人现在兴起每逢节假日休息时间带上家人或朋友到农家分享农村生活,吃顿农家饭,享用后回味无穷。
  常言到:“民以食为天”。从一个寻常百姓的饮食生活变化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的巨变的身影。过去榆林是“穷”的代称,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榆林大地焕发出新的活力。榆林一路搭乘能源经济的高速列车,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呼为“榆林速度”。三十年来,家乡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景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十年只是短暂的瞬间,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辉煌的三十年!三十年波澜壮阔,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光辉历程,谱写了人类历史新的篇章!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作者王晓青系民革榆林市总支部党员)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