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形势迅猛发展,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22日(农历九月一日)西安起义响应。11月18日,秦军兵马大提督张云山为罗致人才,率先向蛰居礼泉故里的宋伯鲁发出邀请函。
芝田大人:
戊戌政变,甫逾十年。蜀鄂先声,首倡义举。秦陇地居上游,为周秦汉唐开化最早之地,云山秦性豪侠,起义复汉,初一日一昼夜间,所向克捷,据高屋建瓴之势,成摧枯拉朽之功。胡虏而外,秋毫无犯,安堵无惊。连日各州县间义投诚者,不一而足。北达甘新、南通湘鄂,西联蜀藏,东接豫晋,暨东西洋侨寓同胞,旬日以来,无不赞详,不足以赞诩成功。秦稔先生谷口高贤,隆中朔望,不求闻达,自是伟人。夙占同气之求,自应卑礼以聘。兹特派专员刘长太等随带马队二十名,奉书上达左右,专迓文旌。沿途着刘长太等随喻地方官绅,妥为保护来城。务冀念切同胞,从速命驾,不我遐弃。济此时艰,收运筹决胜之鸿效,为复汉历史之荣光,侧席以求,匡予不逮。云山幸甚,三秦生民幸甚。专素布肯,即颂道安,付乞察鉴。
宋伯鲁接到张云山邀请信后,对省垣西安卒然发生的巨大变革激动不已!为此,他当即复函张云山,表示愿意接受秦陇复汉军的邀请,不日将整顿行装,从速南下。
20日前后,宋伯鲁携家眷及门人,乘10余辆轿车在迎送专员刘长太的陪护下来到西安,居土地庙十字宋氏旧宅。
此时,起义军仅占有省垣一隅,东、西两路则时有豫、甘清军啸集反攻,形势严峻。为扭转战局,军政府高等顾问郭希仁急与大统领张翔初(凤翙)赶至张云山司令部驻地南院,在宋伯鲁办公室(宋任张云山高等参谋)与张云山商谈西行御敌之事。宋伯鲁深明大义,张云山遂慨然应允西行出征。
张云山率部西征后,司令部政务虽暂委副都督吴世昌主持,但一切政令、文稿与交涉信函,则盖出宋手。先是民党成员邹子良、马开臣等人对宋来省后备受张云山礼遇大为不悦,因当面诘骂宋为老官僚;接着起义军骁将王镇海又因所部过礼泉时,强索供应,被宋门生某禀告至张云山处,镇海因而迁怒于宋,回省后在南院大吵大闹。凡此种种,宋伯鲁以大局为重,对以上诸事均冷静对待,使矛盾终未进一步激化。
当王镇海大闹南院之际,东路潼关城隘已被清军攻下,形势急转直下。与此同时,张云山会党势力又蠢蠢欲动,省垣周围,遥言朋兴,一夕数惊。在关键时刻,宋伯鲁审时度势,一面偕耀县名士张木生一道向吴世昌建议,请派曹寅侯新募兵士数千人出省助战,以解东路累卵之危;一面往来奔走民党与会党及各方势力之间,多方调解,终使会党码头纷纷裁撤,形势好转,民心始安。
以上诸事,均得张翔初、郭希仁首肯。在乾州前线与敌血战的张云山闻知消息后,对宋伯鲁的所作所为赞佩不已,誉其为民军之中难得的军师,少见的雄才。长安名流郑维翰先生在12年之后忆及此事,曾不无感慨地援笔记道:“辛亥政革,陕西首义,诸人礼聘(先生)至省,定乱安民,多所臂画,而草莽者流,每以杀人为快,先生以德相感,久而化成,其造福生灵者多矣”。
宋伯鲁除积极襄助张云山底定中枢,办妥内务之外,还毅然抛却个人私念,为西路停战,扫清障碍而奔忙。时清军提法使彭英甲、总兵马安良所部与民军相持汧(阳)、凤(翔),全省战局受到影响,宋伯鲁为使清军速增,早日弥兵,遂于1912年1月26日向彭、马二人发出信函,劝其认清形势,从速退兵,勿再为清廷愚忠卖命。函文如下:
丙庚翰如仁兄方伯军门:
大人执事别两年矣,渴念之私想彼此共之。去岁十月间,奉到甘省藩学臬道公函,当即答复交秦州邮局专丁携去。其后迄未奉有玉音。想诸公断不以弟言为然耳,故乃称兵不已,而岂知其所见已左哉!今者退位诏下,共和成立,实中国亘古以来未有之盛业,四海之内皆息戈偃伯,共图治安,独吾秦陇兵祸连接,数月于兹,杀伤焚掠,欲罢不能。今电函已通,彼此停战,方将缔盟,约修亲睦,使两省之民出锋镝登衽席,何幸加之。然乾礼之师虽退,而汧凤之兵未撤,人心大惑,莫测命意之所在。夫前之相攻,犹得曰吾为清廷战也,今既涣然冰释,尚复何所顾虑,谓宜一律撤出陕界,各保边鄙,以昭大信,以示大公,然后同胞之义尽,而衣裳之会成矣。昨袁大总统有电致升公,语甚切实,已由救世堂英牧师邵君遣人送去,想亦寓目。唯冀揆度时势,幡然改困,公认共和,同享幸福,是为至祷耳。升公素未谋面,奉执事代达款诚,毋再执拗,自取祸败,匆匆不尽,祗请勋安!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