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梅九对此深有同感。他深慨于太平天国曾占天下之半,达十余年,洪、杨有失宏图远略,只知困守金陵,无北伐大志,终因北方无一省响应,最后竟被清军消灭。因此,他不论撰文讲演,都力持同盟会欲领导革命成功,必须做到南响北应或北响南应,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置敌于首尾不能相顾而取胜。“我们今日第一要事,就是专从南响北应下工夫;极而言之:北响南应亦无不可;同仁颇以为然。”【8】这一战略思想,后来被同盟会作为重大定策而采纳。
由于“同盟会在国内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遭到失败,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都不常在日本,宋教仁又没有威信,东京同盟会总部日趋涣散,真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9】,同盟会因内部矛盾造成分裂,部分会员另组共进会和光复会总会。坚持同盟会纲领的吴玉章、井勿幕、景梅九等人,则不断集会商议革命大计,形成了一个各省同盟会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南呼北应”战略首先得到总部同仁赞许,继而得到孙、黄认可,成为全党共识,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同盟会始得完成“南呼北应,中路突破”的战略转变,奠定了辛亥革命胜利的基础。秦晋两省的革命活动也完全纳入了全国大局,并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井勿幕、景梅九二人在革命方略上高度一致的共识,是秦晋两省战略合作永不枯竭的推动力。
二、秦晋共举与东渡援晋的联合行动
“南呼北应,中路突破”的方略已定,当务之急是如何落实?井勿幕把“北应”的据点定在了家乡陕西,“陕西民性强悍,刀客及哥老会活动比较普遍,有一定势力,又有李自成起义的反清传统。地处西北交通枢纽,地势雄峻,故可以作为西北革命的根据地。”【10】当然,仅仅陕西一省恐怕也难以独当此重任,需要与周边省协同共举,相互策应,能共担此重任者,非山西莫属。景梅九也认为,“山西是表里河山,京师侧翼,进可出中原,威逼北京;退可防守,节节设防。陕西是西北、华北、江南的连接地带,地势险峻,可以做西北革命根据地。”【11】更重要的是秦晋两省同盟会员人数众多,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且双方多年合作默契,绝对值得信赖。井勿幕、景梅九二人观点一致,当即相约:“将来回国,偕同赴陕,共谋西北革命。”【12】
1、井勿幕山西之行和联军计划
1908年夏末,井勿幕由日本回国,赴北京晤田桐,商议北方革命。时景梅九从青岛到北京,两位挚友在田桐住处巧遇,不啻天缘!景梅九当即决定:相伴回太原,直接运动山西革命,同时致力于西北革命。“为他年革命军兴起,秦晋联军作计划。”【13】农历八月十五日,二人抵太原。在山西大学堂会见刘翼若、杜仲伏诸友。时山西大学堂英文教习未到,请景梅九代理。井勿幕则任法政学堂日文教师。暗中集会策划秦晋联合起事大计。景梅九后来回忆此事:“隔了几天,居然有留我在大学堂讲英文,岳文渊(勿幕)在法政学堂教日文。那时我和勿幕,想到陕西谋革命的,所以执意不就;连忙告辞同走,写了两句淡话,给诸同志曰:‘诸子有心留朋友,宋江无意上梁山。’”【14】
深秋十月,井、景二人雇车南行。一路畅谈社会革命,种族革命和将来秦晋联军之事。回到安邑景家,景梅九把井勿幕介绍给李岐山、郭朗清诸友。景、井二人同游解州中条山,查看地形。井勿幕指顾河山形胜:“他日革命,如需秦军相助,我必率偏师渡河下河东矣!”【15】为了尽快实施革命计划,数日后井、景二人慷慨辞别。井勿幕回陕西开展活动,景梅九则回家乡安邑、运城进行起义准备。(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