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次革命、讨袁护国和反段护法
“辛亥以前,北方革命分子多加入同盟会:尤以留日学生为最急迕,盖在日本亲受孙总理之指导与革命空气之激荡。归国后加入新军与教育界者为多,散布革命空气,组织进行革命。故辛亥革命以新军与知识分子为主干。民国元年以后,一部分新贵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走了军阀官僚的道路。”【37】秦晋两省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大部分继续在二次革命、讨袁护国和反段护法的斗争中并肩战斗;少数人则立场动摇,态度消沉,甚至演变为政治、军事战场上不共戴天的敌手,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1、二次革命和华山聚义中的革命党人
袁世凯背叛民主共和的窃国行径,革命党人早有警觉,宋教仁组建国民党,依靠国会和《临时约法》与之斗争。 1912年春,井勿幕、陈树藩等就与山西同志王用宾、李鸣凤、张士秀等密商:“谓袁不可靠,终有二次革命之举,山陕阎张两督,为保持地位计,恐将附袁。应以李鸣凤旅驻运城,陈伯生旅驻同州,紧相联系,为监视山陕两省行动之主力,兵员不难充足,最难者枪械耳。”【32】他们决定:利用“潞盐”筹措购买枪械的巨额经费。当时“河东盐务,袁政府尚未顾及,仍由观察使张士秀管制,此盐引岸为山、陕、豫各半省。军兴后运销失常,陕岸概为土盐侵占,产运两商俱请求恢复,于是以报酬援晋及恢复引岸之名义,不收任何税款,赠送井、陈部潞盐2000名(每名三万余斤),俾以政治力量推销原岸,销盐所得之价,概汇上海,购买械弹,分给陈、李两旅,以厚实力。”【32】准备开展武装斗争。
阎锡山得知此事乃急“设筹饷局于运城,派南桂馨为局长,名为筹饷,实则谋破坏山、陕同志联防之局面也”。【32】1913年1月,阎、袁勾结,以“河东独立”罪名,派河南毅军逮捕李岐山、张士秀,押送北京。原定分给陈、李两旅的那批械弹,已于民国元年底购运到货,只因河东张李案发,遂全为陈树藩部所得。“后陈树藩凭此驱陆建章,陈部胡景翼、岳维峻又组织靖国军驱陈,及胡、岳出驻平汉路上,与冯玉祥,孙岳组织国民军倒曹辊,亦皆得此批械弹之力不少。”【32】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凶手武士英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孙中山、黄兴揭起反袁旗帜,发动了“二次革命”。七月,李烈钧江西起兵讨袁,南京、广东党人起义,各地党人纷纷南下。但因计划不周,仓促起事,很快便失败。孙、黄和大批革命党人被迫流亡海外。
当时为了揭露“宋案”真相,景梅九曾在《国风日报》上刊登了一幅佚名挽联:“前年杀吴禄祯,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袁世凯闻之大怒,即令逮捕了《国风日报》编辑郭究竟、经理裴子清。景梅九愤然致书官庭曰:“此报经理编辑主任,全由鄙人负责,不能推诿于别人。如谓议员不能逮捕,即辞议员职以俟。鄙人之举纯为服从良心之命令,不然岂肯代人受过,自蹈危机。”【38】袁世凯无奈只得释放裴、郭。景梅九为救同志于龙潭虎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博得国人赞誉,却招来袁世凯更大的忌恨,袁竟于1914年解散国会,密谋缉捕景梅九,景遂离京到达太原。此时阎锡山已倒向袁世凯,景梅九只好又潜避于陕西三原清凉寺,奔波于西安、三原、富平、白水各地,与王祥生、李歧山、邓宝珊、续范亭等会盟于白水曹俊夫家,组织西北护国军,与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南北呼应,共谋讨袁。二次革命之后,曹世英、王幹丞等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即回陕组织渭北讨袁军;邹子良、马开臣等也发动倒袁运动,失败后被陕督张凤翙杀害。井勿幕亲约刘允臣同赴汉口与曹印侯共谋讨袁,因曹被捕入狱,计划未能实现。【39】当时袁世凯的窃国嘴脸尚未充分暴露,“人心不起,时未可也,吾辈静以待之耳”【40】。井勿幕也暂避日本,旋即返回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