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理论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理论文章

发展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基础支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人气:
    一、引言
    当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发展面临的困境,重新认识和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内涵,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产生、内涵、发展是持续创新的体现
    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起源于美国,与林肯(Abrabam Lincoln)总统所谓“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的口号意义相通[1]。而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在“民有、民治、民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所构成的民主革命纲领。
    从开始的改良思想起源到期间的革命沥血奋斗直至今天的国家建设,充分体现了伴随着历史的步伐,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被不断地赋予了新的内容,才使我们的国家不断地发展壮大,也才有了我们民族今天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国家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孙中山的伟大正在于他不把自己局限在自己原有的公式之中或自身所能做到的事情之中。后来被称为革命先行者的他从未因路程的漫长而踌躇不前。[2]
    “三民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蕴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其最早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次年广州起义流产,在逃亡国外期间,孙中山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并将民生主义吸收纳入到其政治纲领中,“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到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3]
    目前,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期“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依然对思想意识形态具有指导意义。
    民族主义从“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更增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民权主义从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到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等多种政治制度,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3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1/3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