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理论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理论文章

发展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基础支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人气: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为关心的建设内容,在今天看来,孙中山当年高瞻远瞩从“三民主义”中抽离、发展并极力主张的“民生社会主义”学说,仍然可以作为现在发展建设的启示。在他看来,他的“民生社会”同西洋学说中的“社会主义”是一回事。1915年11月,他曾给国际社会党写过一封长信,信中提到:社会主义将可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而且也只有它,人民的苦痛才会减轻。[4]历史发展到今天,民生主义也从“实业救国”、“平均地权”、“土地国有”、“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到国家解放60年,经历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建设,到今天民生主义又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由此可见,“三民主义”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将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贯穿于始终,不仅要批判吸收借鉴现有的典型和经验,还必须解放思想,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三、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建设需要完善的思想理论基础
    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5]
    孙中山先生根据当时中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三民主义”,同样,在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历程中,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同时在中国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注定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1.社会主义新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
    中国儒家文化体现在,强调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不断进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强调教育权利的平等,“有教无类”。强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的道德观,认为“富贵不能淫”、“舍生取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提倡“和为贵”,在和平中求得发展。
    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
    现代西方主要以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文化作为价值取向。中国社会要现代化,当然必须确立自由民主价值观,但自由民主价值观只能成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而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终极或最高价值观,现代西方人是以基督教文化作为道德精神支柱。并且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世俗价值观与主张谦卑、奉献、节制的传统基督教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始终是现代西方社会文化没有克服的内在矛盾。[7]


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2/3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