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8年春迁出开封,河南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期终考试依然按期进行。年年有学生毕业,年年招收新生,仍然举行招生考试。1945年 6月,张仲鲁校长辞职,由田培林担任。实际上学校的校长由教务长郝象吾代理。是年 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师生无不欣喜若狂,齐聚石羊庙举行庆祝胜利大会。嵇文甫教授在庆祝大会上讲话,强调战胜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力量而不是原子弹的力量。理学院霍榘庭教授还向师生介绍了有关原子弹的物理知识。 1945年12月底,学校从宝鸡返回开封,8年流亡生活从此结束。目前已知宝鸡县陵塬学子杨权震,受新教育思想的影响,于解放前考入河南大学。解放后,历任苏州市人民政府秘书、苏州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督学等职。蟠龙北社人刘剑(即刘勉之)194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国语系,新中国成立后执教杏坛,曾当选为周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陕西省人大代表等。
宝鸡群众 无私援助
笔者曾经访问现任八鱼镇姬家殿村北极宫会长的李德仁老人,他说:“ 1945年,河南大学的师生住进了村里的北极宫(俗称无量祖师庙)。这座庙宇历史悠久,兴盛的时候,庙宇占地近百亩,后因朝代更迭,至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 30亩,庙内有多座殿宇。当时为了这批学生进庙,管庙的老会长还给村里管庙的人开了会,大家都赞成,学生就住进来了。”那时他还是孩童,家里离庙很近,在地里跟着大人忙完活后,就会跑到庙堂门口往里瞧瞧,当时在庙内驻扎的河南大学的学生,可能是学医的。据李德仁的次子李波讲,原来他向村上的一些老人了解过,在他们村上办学的就是河南大学医学院的;据老人们回忆说,那时候,村上会专门组织人给学生们担水送柴,学生们也念着乡民的好,不论谁有个头疼脑热,老师和学生们知道后,都会主动去给医病。在来往中,彼此之间都增进了感情。
据宝鸡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李逢春说,当时宝鸡能接纳逃灾的难民和避难的师生,从本质上说,这是宝鸡人骨子里的崇德尚礼精神的具体体现。还有就是 1936年陇海铁路宝鸡段的修建,让开放的思想逐渐涌进来。所以在当时宝鸡闭塞的农村,质朴的乡民非常欢迎这些有知识的人,他们义无反顾地接纳了河南大学的师生。从当时河南大学选校舍的地点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要有大型的屋舍,交通便捷,当地百姓支持。而武城寺、石羊庙、姬家殿临近公路,有大型庙宇就达到了外在的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取得当地百姓的认同,才是师生得以久居于此的内在因素。
英国友人赴宝访校
值得历史铭记的是, 1945年 10月,在中国西部考察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偕夫人及曹天钦等随员,访问了暂处宝鸡的河南大学。李约瑟是受英国政府派遣来中国考察访问并给予人道主义援助的学者之一。对这次相遇式的访问,李约瑟是这样记载的:“在陕西宝鸡时,有一天我乘坐铁路工人的手摇车沿着陇海铁路去五证寺(武城寺),这是当时河南大学最后的疏散校址。河南大学利用一所精美的旧道观作为它的一个校舍。这个道观坐落在一个黄土岗上,大致在汧水从北面流入渭河的地方,隔着渭河(中国文明的摇篮)向南可以看到秦岭山脉。”
在河南大学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李约瑟作了题为《科学与民主》的演讲,并参观了学校图书馆。当他看到道家经典《道藏》(历代道家的经典)一书时,大加赞赏惊叹。他在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在《道藏》中,包含有大量从公元四世纪以来的炼金术著作。”李约瑟这次宝鸡之行的意外收获,就是丰富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历史的研究资料,特别是化学史的资料,这是他行前没有想到的。李约瑟博士的来访,无疑是给处于困境中的河南大学师生一种极大的鼓舞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