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条山是山西的最南边,黄河北岸的战略要地,国军在此处以巨大的代价坚守了5年之久,成为日军进军西北和西南的心腹大患。
中条山的存在严重威胁到华北日军的后方安全,日军为了攻占中条山前后进行了13次大规模围剿,国军都以惨重的伤亡坚持住,一次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
时间到了1941年5月,日军仍然无法占领中条山。
可是随着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以后,日军华北地区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日军高层深受刺激,开始将主力回调,以清除后方的国军和八路军力量。经过日军的几次大扫荡,分散突围后又重新集结的八路军受到相当严重的损失,丢失了大片的根据地。日军却误认为八路军已经被击溃,不构成威胁。而中条山当时有7个军的兵力,其中大部分为中央军,自然是日军首要打击目标。
1941年1月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策略,根据当前时情况,大致确保现有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国民政府中央军的一战。
由此,中条山战役爆发!
日军为了彻底消灭中条山的国军部队,吸取了前面13次失败的教训。前面13次大战,日军多是出动数万人部队进攻,兵力自然是不足的。这些战役虽然会造成中条山国军一些损失,不过想获得彻底的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加上日军由于出动兵力不足,无法紧密合围中条山,国军随时可以突围出去。几次战役中日军虽然大大占了上风,却坐视国军在中条山反复突围,始终无法歼灭国军主力。
而国军也经常对兵力不足的日军发动反攻,也都造成了日军相当严重的伤亡。
此次战役既然是1941年日军首要战役,自然要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兵力进攻。
中条山战役是1941年日军在敌后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为了此次作战日军疯狂增兵,甚至从华中和关东军处抽调大量部队参战。最终用于中条山战役的日军高达6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以及一个完整的第3飞行集团。仅仅陆军兵力就有16万人,配合大量重炮和坦克,参战日军全部是精锐部队!
可以说这个数字是极为惊人的,要知道日军三次长沙会战出动兵力也不过10万出头,而它们面对薛岳第九战区的40万大军。
而此时防守中条山的国军共有7个军,其中也包括武士敏的98军,该军负责防御中条山东北的董封镇一带。
国军总兵力大约有18万人,虽然数量似乎较日军为多,实际上除了人数稍多以外,其他根本没有任何一点能够和日军进攻部队相比。
中条山地处太行山南麓,本来就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当地地广人稀,10几万大军在此处驻扎,想依靠当地提供粮食补给是不可能的。只得将粮食千里迢迢的从后方运送过来。
运输部队需要先穿过山西几百公里的大山,再用木筏木船运送过黄河,最后由中条山的士兵靠人力扛上山。
由于山上有10多万大军,所以需要粮食量也惊人。
中条山国军部队的士兵们每天都要分出高达三分之一的人去打柴,挑水和去黄河边搬运粮食,再靠人背着粮食徒步走过上百里山路,回到驻地,一趟往返要2到4天时间。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或者日军袭击无法运输,那么山上立即就会断粮。
当时大家都知道中条山不产粮,如果想和日军长期作战就必须贮存粮食。可是粮食补给实在太困难,每个部队拼了老命也顶多只有三天的存粮。平时不打仗的日子,普通士兵也吃不饱肚子,至于副食跟不要说了。连团长之流的中高级军官也只能吃点咸菜下饭,旁边士兵还看着眼红。因为整个中条山都缺盐,他们往往一二周才能吃一点盐。偶尔每年过年时候改善伙食能够吃上1,2两猪肉,士兵们就个个兴奋的嗷嗷叫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作战的一大要素,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后勤补给,这也是导致中条山战役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国军部队和日军激战一周后就饿得举不动枪了。一些部队被日军包围以后,因为严重缺粮,实在无法坚持,只得向日军投降。此次中条山战役被俘国军有2万多人,这对于抗战中的若干次大型战役来说,是相当多的了。